从零部件百强榜单看中国汽车技术空心化
来源:青年参考 编辑:duzi 时间:2012/6/28 浏览:0
今年1~5月,国内汽车产销800.03万辆和802.35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3.2%和1.7%。尽管增速不高,中国仍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。然而,与此“江湖地位”不相匹配的是,中国汽车业的技术空心化状况非但没有改善,反而更加严重。
近日,行业媒体整理的“201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”显示,有幸上榜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,仅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一家。
汽车产业界存在共识:没有零部件产业的强大,汽车业的繁荣只能流于表面;缺失技术领先的零部件,主机厂的研发一定会空心化。现在,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令人担忧,存在的问题远大于主机厂,甚至可以说,这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。
在笔者看来,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的弊端有二:首先,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规模小,质量意识不高,缺乏竞争力。目前,国内汽配市场停留在发展初期,状况不规范,“三无”产品充斥,假冒伪劣泛滥且诚信度低,这些都制约了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。
另一大问题在于生产能耗高而低附加值产品居多。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都依赖整车生产厂,处于被动的服务者地位,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对较弱。虽然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一定开发能力,但在关键零部件开发上基本属于空白。
现阶段,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仍以低附加值(即“低含金量”)产品为主,以低廉的价格销往国外以换取销量的增长。结果,各零部件企业的出口价格相互倾轧,导致出口数量虽然在持续增长,效益却并未明显提升,难以真正打开国际市场。
据相关部门统计,截至6月19日,共有28家汽车零部件类上市公司发布中期业绩预告,28家公司的净利润之和同比下滑22.42%。
对于零部件企业,有个形象的比喻叫“三明治”,指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主机厂不断转移成本压力,令零部件企业举步维艰。由于利润不断缩水,零部件企业研发和扩充产能的投入不足,与外国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。即便如此,国际上针对我国零部件企业的反倾销投诉依然日渐增多,进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业的经营风险。
“以最少资金采购质量最好、技术最先进、交货期最短、服务最好的零部件”,是全球化车企遵循的最佳采购原则,也正在被国内主机厂广泛接受。近些年,我国不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大批量采购国外零部件,进一步挤压了我国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。
凡此种种,昭示着全面提升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整体实力已刻不容缓。如果缺乏应对措施,对本土零部件产业不加以积极扶持和正确引导,有可能导致国外零部件大量涌入,使中国沦为单纯的汽车组装基地。从刚刚发布的零部件百强榜看,是敲响警钟的时候了。